欢迎来到四川水污染治理网!
添加至收藏夹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资讯丨半数以上案例涉及水环境,各地必须警钟长鸣!

资讯丨半数以上案例涉及水环境,各地必须警钟长鸣!

日期:2018-11-28 来源:本站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陆续通报了十三则“回头看”典型案例,经过梳理笔者发现,其中超过半数都和水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四平市二龙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旅游开发建设严重破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贵阳市开阳县洋水河流域总磷污染严重,水质长期较差;潍坊市滨海开发区西部围滩河受到严重污染,河道垃圾遍布、臭气熏天,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基本丧失河流水环境功能;西安市长安区城市污水管网不健全,氵皂河沿岸截污不彻底,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水体黑臭;绵阳市安州区部分磷石膏堆场对长江二级支流干河子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辽源市仙人河多年来沿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混排入河,河道淤泥、垃圾长期未予清理,水体黑臭问题不断加剧;岳阳市云溪片区违规占用湖泊、偷排漏排污水、环保管理粗放,严重影响当地水环境质量;安庆市政府随意调整江豚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导致保护区生态功能日益衰退,严重威胁江豚生境。


以上都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的水环境问题,着实令人堪忧,然而更令人犯愁的还有各地的治水措施。


有的是治标不治本,治污“走捷径”,花费巨资却不见成效。贵阳市开阳县投资984.7万元建设絮凝除磷设施、投入2600万元/年运行费用于治理洋水河流域总磷污染,但絮凝剂沉降的方式只能改变总磷浓度的检测数据,并无法改变总磷污染存留的事实,反而产生了二次污染的隐患。相类似的还有潍坊市及滨海开发区,其近一年来耗资4700余万元大搞河道治污工程,主要方式却是依赖投放药剂,始终无法让水质稳定达标。


有的是大搞“障眼法”,眼不见为净。西安市氵皂河河道沦为排污道,治理采取的方法竟是“掩耳盗铃”式地给河道加了“遮羞盖”,把“看不见”作为一种整改措施,仿佛眼不见,黑臭水体就不黑不臭了似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假装整改方式引起一片哗然。辽源市水利局自2018年5月以来对仙人河下游河道实施“建坝截污”,却没有按计划做好控源截污,截污干管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等工作并未落实,城市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污水无法处理直排东辽河,结果只是“污染搬家”,没有起到实际治污效果。


有的是将经济发展凌驾于生态发展之上甚至放在对立面。安庆市频繁违规调整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和功能不断“瘦身降级”,江豚栖息地为码头等人工项目设施建设发展让位,“水中大熊猫”生境却受到威胁;岳阳市发展化工产业园不顾水环境保护,为了引进项目,不惜违反有关规定填湖占湖,向湖泊要地;二龙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长期存在违法违规旅游经营活动,侵占水库库区,砍伐数万株水源涵养林,严重破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


事实上,在治水方面,国家有明确要求,生态环境部有具体部署。国务院发布的“水十条”,与“大气十条”、“土十条”一道构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确立了水污染攻坚治理的方向和目标。在生态环境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开展的“7+4”行动中,就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四项与治水相关。治水护水正当时,稳扎稳打求落实,地方治水应以典型案例为警戒,摈弃治水乱象,严格执行工作部署,才能还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图卷。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在线咨询

微信